菏泽律师网 律师文集 非关税壁垒案例分析小结,经典的非关税壁垒案例

非关税壁垒案例分析小结,经典的非关税壁垒案例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壁垒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基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的本质对非关税壁垒的现状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产品出口对非关税壁垒规避的应对措施。

非关税贸易壁垒,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其实质就是借环境保护之名对本国的产品实施保护,尤其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发达国家,它们在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过程中,让这些贸易壁垒甚至演化成一种为了特定目的而限制外国产品进人本国而保护本国产品贸易的技术性障碍。而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加入WTO后,农产品作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首当其冲地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尤其是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何能更好地避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损害,值得为我们深思和探究。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首先是对进口国消费者的影响,它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量不得不因价格上涨而减少;另一方面消费者即使不用较高价格购买进口商品,也要以较高价格购买本国同类产品。

其次,关税可以增加进口国政府的税收收入,这些收入是进口国政府提高关税的直接动力,但这些收入完全由本国消费者负担。

再次,关税保护了进口国国内与进口商品竞争的部门。关税所带来的高价格,必然会使一部分消费者放弃进口商品转而选择国内同类商品,这将促进本国同类商品的销售。

最后,征收关税会引起进口国内的再分配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从理论上分析,征收关税必然使消费者的收入转移至生产者,征收关税后,生产者与政府的收入都增加了,消费者的收入反而减少,而且消费者的损失要比本国生产者与政府所获得的收入还要多,这部分损失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获得的。因此降低关税,虽然生产者与政府的收入会减少,但对消费者而言是福音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名目繁多,涉及面广,所以,它对国际贸易和有关的进出口国家的影响较难估计,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发展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世界性的非关税壁垒加强的程度与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成反比关系。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到70年代初,关税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各发达国家还大幅度地放宽和取消进口数量限制等非关税措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从1950年到1973年间,世界贸易量平均增长率达到7.2%。相反,在 70年代中期后,许多国家采取了形形式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从1973年到1979年,世界贸易量年均增长为4.5%,1980年到1985年,更降为3%左右。

对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变比。二战后,受非关税壁垒影响的产品的总趋势是:农产品贸易受影响的程度超过工业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受影响的程度超过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受影响国家则是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比发达国家要多,程度也更严重。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地理方向的变化,使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重大损害。

对进口国的影响

关税壁垒对进口国来说,可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市场和生产,但也会引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例如,如果进口国采取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措施,则不论国外的价格上升或下降,也不论国内的需求多大,都不增加进口,这就会引起国内外之间的价格差异拉大,使进口国内价格上涨,从而保护了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生产,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到保护和促进本国有关产品的生产和发展的作用。

但是,非关税壁垒的加强会使进口国消费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要付出更多的金钱去购买所需的商品,国内出口商品的成本与出口价格也会由于价格的上涨而提高,削弱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为了增加出口,政府只有采取出口补贴等措施,从而增加了国家预算支出和加重人民的税收负担。

对出口国的影响

进口国加强非关税壁垒措施,特别是实行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固定了进口数量,将使出口国的商品出口数量和价格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出口商品增长率或出口数量的减少和出口价格下跌。一般来说,如果出口国的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则这些商品的价格受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影响而引起的价格下跌将较小;反之,如果出口国的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小,则这些商品的价格受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影响而引起的价格下跌将较大。由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供给弹性较小,所以,世界性非关税壁垒的加强使发展中国家受到严重的损害。

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一、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WTO组织不懈地努力及各个国家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下,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进口许可证等已大为减少,但以此同时,非关税壁垒领域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突出表现在:

(一)反倾销措施不断增强

反倾销的最初目的在于抵制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消除价格歧视。然而一些国家却把它作为一种战略竞争的手段,借此打击竞争对手和防止对手强大的武器来使用,从而给其带上了浓重的贸易保护色彩。从其发展趋势看,它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壁垒的主导。如就反倾销的实施情况来看,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受害国,据统计2004年1~6月的101起反倾销新立案中,有30起是针对中国产品,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18起。

(二)贸易技术壁垒(TBT)迅速发展

由于WTO有关技术壁垒的协议并不否认TBT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这使得发达国家利用此法律依据制定了多种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等手段来限制其它国家的进口。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创新的深入,新的技术标准会不断涌现,并被不断地纳入新的技术法规。技术创新使检测设备、手段、方法也更加先进,一些WTO发达成员国运用TBT的水平也逐渐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标准规定越来越细,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日本对中国大米的农药残留量,从原来的65项检测指标增加到104项;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检测指标从原来的72项增加到现在的134项。此外,从涉及领域看,TBT从生产领域开始,逐渐扩张至贸易领域,从有形商品扩张到金融、信息等服务以及投资、知识产权的各个领域。

(三)数量保障实施使用频繁

数量保障措施的形式主要有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额和进口禁止。数量保障措施对出口限制作用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因此,许多西方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特点,作为攻击他国出口商品的“数量激增”手段。其中,最具威胁力的是专门针对中国指制定的“特保条款”。如2005年6月23日,巴西政府将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从而暂时保护巴西国内工业,这两部法令一部针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实施配额和附加税,另一部针对中国的其他特定产品。另外,近年来欧盟、美国等我国主要的出口国还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当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措施时,就会转求助于特保条款。

(四)绿色壁垒名目激增

贸易与环境问题正日益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及人民的关注,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与世界绿色经济兴起的趋势,打着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旗帜,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制度和标准,对来自别国或地区的产品及其服务设置屏障。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欧盟的“EU制度”,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等。

(五)灰色区域措施的使用

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和政府采购政策等灰色措施仍然游离于WTO多边约束规则之外,从而,被大多数成员国作为贸易保护手段广泛运用。由于原产地规则和政府采购政策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各个国家政府通过制定各类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其它国家产品的进口,以达到保护本国生产商利益的目的。

(六)劳工标准和动物福利的兴起

劳工标准和动物福利这两项措施虽然还未被纳入国际贸易制度中,但是发达国家为了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比较优势,一直力图使其正式成为世贸的制度,而且目前已经逐步开始使用该措施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在动物福利方面,如2002年乌克兰曾经有一批生猪经过6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运抵法国却被法国有关部门拒收,理由是运输过程没有考虑到猪的福利,中途未按规定时间休息。在劳工标准方面,如据美国商会组织调查,目前有50%的跨国公司和外贸企业表示,如果SA8000标准实施,将重新与中国企业签订新的采购合同。而由于我国的产品结构属于劳动密集型居多,而SA8000主要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外贸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二、面对非关税壁垒我国应对的对策

毋庸置疑,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的非关税壁垒将不断出现。为应对国外非关税壁垒的影响,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要以应对非关税壁垒为契机,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促使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加工层次。一是加强技术研发特别是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配方、新方法,推出新产品,从而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使产品结构向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型;二是通过提高产品的深加工程度,把中间体生产为成品,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同时还可以避开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单打独干的营销方式并不适合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这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帮助生产者协调出口价格,使我国产品压价竞争、自相残杀的情况减少,还可以在对外宣传、谈判、销售等提供服务,承担大量产前、产后的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跟踪外国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变化动向,使企业及时掌握国外市场贸易壁垒信息。

(三)加快制定和完善技术标注和法规

应对技术壁垒,我国应亟待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一是要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认证体系,要根据WTO 有关协议,大力推动原产地标记认证制度,积极实施ISO19000、ISO14000 标志和SA8000标准的认证, 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二是加大企业的技术与标准化法制意识,适应国际贸易对技术标准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时掌握国际生产信息和生产技术水平,吸收先进成果,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四)制定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市场多元化战略就是要使我们的产品在市场分布上应更加均衡,不要什么都一窝蜂地涌向某一个市场。因此,从政府到企业都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出口市场战略。具体实施时要本着“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出口份额过于集中的要适当分流”的原则,使我们的产品能出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这不但可以避免某些产品的出口过于集中,容易授人以柄,从而限制我国的出口,而且如果发生贸易战时,我国可以通过贸易转移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五)建立非关税壁垒预警体系

1.政府要促使外贸企业系统收集各国(地区)关于进口、外国投资及其他与外经贸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及时了解所在市场对某种商品采取什么措施和政策,以及当地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这些标准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等。

2.选择可信赖的国外产品代理公司,它们不仅对当地市场了如指掌,对所在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消费者的最新需求也应充分把握。

3.应把信息及时的向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进行扩散,从而确保在每一起非关税壁垒案件发生之前,都能事先得到消息,为及时调整出口策略,减少被非关税壁垒影响的概率和迅速组织企业应对创造重要条件。

总之,从目前来看,国家间完全消除非关税壁垒是不可能的,非关税壁垒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为了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安全,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有效地保护我国的主导产业和幼稚产业,我们应认真研究世贸组织的有关条款,学习借鉴别国的实践经验,灵活利用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和 WTO 规则,并参照国际规范建立起自己的非关税壁垒保护体系,从而提高 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竞争力。

调查当前我国在对外出口过程中所面临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状况并阐述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继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突破1万亿美元之后,仅仅三年后的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规模就突破了2万亿美元大关,位居世界第三,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和贸易大国,在全球制造业和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是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也是我国加入WTO的第7年。入世七年来,中国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履行承诺最严肃的实际行动,在WTO中树立了一个有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与之几乎同时产生的是并不和谐的“画外音”———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时时困扰着中国企业,也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智慧。

配额取消 反倾销或是出口壁垒 随着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协议陆续到期,我国纺织品出口可能再次造成量增价减的混乱局面,从而为欧美利用特保、反倾销等手段对我国实施限制提供口实。

欧美贸易壁垒出现新动向 一些国家正在考虑是否发起对鞋的全球保护限制调查,当前我国出口和投资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其中之一是欧美国家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陆燕博士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研究员

话题: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的应对措施精彩观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想融入当前的贸易环境,使我国的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跨越各种贸易壁垒。[进入访谈实录]

从1978年对外改革开放初期,截至到2007年,我国外贸总额为2173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出口排名第2位,进出口占全球比重近8%。贸易额从千亿美元迈上万亿美元的大台阶,日本用了30年,德国用了25年,美国用了20年,我国只用了26年。

贸易壁垒的起源 在国际贸易中,影响和制约着商品自由流通的各种手段和措施,称之为贸易障碍或贸易壁垒。贸易壁垒产生于去上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各国保护本国贸易,控制对外贸易主动权的一种手段延续至今,其形式可分为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全文

贸易壁垒主导型式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8年5月底,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37起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

反倾销壁垒

连续10年成\”重灾区\”

从1979年欧共体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了第一起反倾销起以来,截至2007年国外对华启动的贸易救济案件数为804起,其中对华反倾销案件共计713起,占绝对多数。在WTO成员采取的反倾销措施中,平均每7起就有1起针对中国产品,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每年受此影响的出口商品达到400亿~500亿美元。

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重要特点:(1)中国仍然是全球反倾销措施最大的受害国。 (2)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个案金额急剧上升。 (3)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4)涉案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产品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5)我国企业主动应诉日益增多,而且已有不少胜诉的案件。 对华启动反倾销调查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国家 数量 备注

美国 112起 平均每7起就有1起针对中国产品,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每年受此影响的出口商品达到400亿~500亿美元。

欧盟 111起

印度 86起

澳大利亚 61起

墨西哥 52起

土耳其 45起

南非 44起

阿根廷 42起

加拿大 28起

巴西 23起

相关案例:欧盟对中国皮鞋再提反倾销复审 巴西对我小商品增加反倾销关税 加拿大认定我半导体冷热箱倾销 美对家装钢钉反倾销调查 致华厂商破产 印度公布对华头孢曲松钠反倾销调查终裁 意大利制鞋业要求将对中国和越南的反倾销措施延长至5年 反补贴壁垒

市场经济地位“拦路虎”

中国在极短时间里骤然成为世界头号反补贴调查目标国。中国以“非市场经济国家”不受反补贴调查的“金身”已破,随后瞄准我国产业的反补贴炮弹骤然增多。

加拿大成对华实施反补贴第一案: 对华启动反补贴调查重点大事记2004年4月,加拿大对中国烧烤架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该案在世界范围内首开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先例。 随后,加拿大又对我国紧固件、复合木地板、铜制管件和无缝石油套管等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2006年11月,美国首次对中国出口铜版纸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这是美国第一次使用此类贸易保护措施。 全文 对华启动反补贴调查国家国家 数量 备注

美国 13起 到目前我国共遭遇反补贴调查22起

加拿大 7起

澳大利亚 1起

南非 1起

相关案例:印度拟对我国出口亚硝酸钠发起反补贴调查 美国对华环形碳素管线管作出反补贴初裁 加拿大裁定我焊管存补贴和倾销 美国对我国出口的柠檬酸反补贴调查做出初裁 美国发布第二起对华产品的反补贴税令 国产厨房器具受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保障壁垒

美国挥舞“201条款”

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的保障措施调查为51起。其中,入世以来最为著名的案件就是美国依照其对外贸易法中的“201条款”于2002年3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采取的进口钢铁采取的保障措施。

相关案例:厄瓜多尔启动对我国平板陶瓷和卫生洁具的特别保障调查 俄罗斯对不锈钢餐具启动保障措施调查 南非对进口赖氨酸采取保障措施进行调查 秘鲁对我国服装进行常规保障措施调查 菲律宾对玻璃产品保障措施案作进一步调查 土耳其对进口摩托车发起一般保障措施调查

技术性壁垒

体系庞杂要求苛刻

我国加入WTO以来,出口产品不断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或国外不断变化、日趋严格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限制,2006年中国全年出口贸易因技术性措施造成直接损失达359.2亿美元,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产品出口的限制和影响不可轻视。

美国“201条款”对华调查产品一览国家 现状 代表法案

欧盟 共有10多万个技术法规和标准,除技术条文本身外,其苛刻复杂的认证过程和认证措施也常常是国际贸易的障碍。 PFOS指令EUP指令REACH法规WEEEROHS双指令

美国 与食品药品管理局有关的商品编号约有3994个。 消费品安全法案

日本 到了90年代中期增加至47项,现在已经达到123项。 肯定列表

相关案例我国五类产品遭欧盟“绿色冲击” 中国机械设备成全球调查首要目标

相关案例粤企出口再遇欧盟PFOS指令 美对中国产女童裙实施召回

相关案例出口南非花生技术性贸易壁垒 美国贸易大棒挥向中国农业领域

相关案例美国CPSC对中国产玩具火车实施召回 欧盟对中国产牙胶玩具发出警告 “337条款”

知识产权纠纷“新动向”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进程不断加快。相应地,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的关税壁垒已不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障碍,而近年来,作为美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型武器,美国关税法“337 条款”给我国企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成为继“特别301 条款”之后中国制造业的更加致命的杀手锏。

“337调查”对我企业的影响“337调查”对我产品出口造成了威胁 波及同行和上下游产品 起诉理由不断扩大,企业防不胜防 应诉门槛高,很多企业因此而放弃应 相关案例中国企业首次在美337案中初裁大获全胜 LED企业遭遇美国“337调查” 美国对我铸钢车轮企业发起337调查 中半导体芯片企业遭遇美国337调查 美企对我乙酸企业提起337调查申请 我医用放大镜遭美337调查 绿色壁垒

是挑战更是契机

据统计,仅1997年至2002年的5年间,我国出口商品因遭遇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就达400亿美元,近两年中国每年更有近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壁垒的不利影响,而且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往上攀升,尤其以农业产品出口影响最为严重,可见我国企业面对的绿色壁垒越来越严重。

美国“201条款”对华调查产品一览国家 对华采取禁止的产品 禁止原因

美国 鱼类及其制品、牛奶、月饼 污染严重、黄曲霉毒素

欧盟 冻鸡、蜂蜜、茶叶、禽肉大蒜 不符合欧盟检疫标准

日本 蔬菜瓜果类产品 细菌含量标准高

相关案例我国茶叶出口面临欧盟新绿色壁垒 中国熟制禽肉产品重返欧盟市场调查 “绿色壁垒”挡住中国月饼出口 水海产品出口遇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的影响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农业要跨过绿色壁垒这道坎,最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有序地减少农民,二是提高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联合起来。 全文

如何面对绿色壁垒以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为引导,提高我国产品质量 大力推动农业环境保护 建立规范化的认证制度,进行绿色认证 要打造名牌,建立国际品牌战略 政府积极参与国际谈判

2007年初,美国以质量问题为由大规模召回我国产品,中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国外广泛关注。同时,各种贸易壁垒也成为中国产品面临的严重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复杂多变:我国低水平、同质化产品出口迅速扩张与国际市场容量有限的矛盾。 国内资源无法支撑粗放式外贸增长方式。 外贸增长的效益低下使我国蒙受了越来越大的经济利益损失。 出口产品中核心技术、自主开发比重过低 全文

中国成为主要被诉方和活跃的第三方

不管是反倾销,还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或是其他诸如知识产权保护和“特护”限制等等,从中国遭遇的主观深层原因来看,实际是共同的。应对当前国际贸易壁垒的对策,应该从自我做起,并要综合治理,形成一个有机的应对系统,有效的运作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要三位一体,有机开展工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陆燕博士

专访标题: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的应对措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外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经济贸易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对外贸易的增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开拓国际市场遭遇的外部阻力也在增大,出口产品遭遇到日趋多样化的贸易限制措施,各类贸易争端频现。

精彩观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加速期,也是贸易摩擦多发期。 出口欧盟的中国企业要了解和熟悉REACH法规,目前就是抓紧时间了解注册所需数据资料和程序,积极准备需要提交的注册物质材料,尽早完成预注册。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之时,人们也在担忧贸易保护主义将加剧或重新抬头。 关键词:趋势贸易壁垒发展特点: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约迅速上升

2、国外对我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力度明显加大

贸易壁垒发展趋势:

1、近年我国遭遇的反补贴调查逐渐增多

2、知识产权方面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

3、针对我国的WTO争端解决案件在增多

关键词:应对行业协会方面:

行业协会、中介组织要加强信息的收集、跟踪和分析,高度重视对外国有关技术性壁垒的合法性评估及咨询工作。

企业自身方面:

要逐步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了解国外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求生存

非关税壁垒的措施包括哪些内容?对国际贸易有哪些影响?

界贸易组织自1995年1月1日成立以来,始终贯彻通过互惠互利的安排,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性待遇来实现全球贸易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WTO中现有近80%是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WTO强调只能通过关税来保护其成员的生产,在不允许数量限制等政府行政干预的同时允许存在例外条款的贸易政策。本文着重论述WTO背景下各成员国对相关非关税措施的创新运用,同时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原因,进而指出某些非关税措施的滥用对WTO框架下贸易保护机制的影响。

一、世贸组织背景下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新形式

由于在世贸组织背景下贸易保护具有形式统一、措施公开、差别待遇合法等特点,各成员国在运用非关税壁垒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及产业时必然会进行创新,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遭他国报复的可能性,并最大限度地达到保护的目的。

1.保障措施。WTO继承了关贸总协定的第十九条实施保障措施条款——对某种产品进口的紧急措施。保障措施通常的形式为提高关税、实施数量限制或是采取关税和数量限制相结合的形式,如关税配额等。事实上,各国在实施过程中也并未全部出于临时性保护国内产业的需要。

2.灰色区域。灰色措施是指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和政府采购政策等游离于WTO多边约束规则之外并被大多数成员作为贸易保护手段而被广泛运用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原产地规则是指各国政府为了确定商品原产国和地区而采用的法律、规章和普遍运用的行政命令的总称。政府采购措施,按照国际上算法,各国每年的政府采购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至15%,占财政支出的30%左右。政府采购直接关系到国内供应商的经济利益,它对本国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会产生重大影响。

3.贸易技术壁垒。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规范各成员国制定、采用和实施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行为,GATr在1979年4月签署了《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而后乌拉圭回合对其进行了修改,从而保证了WTO关于技术性壁垒的效力将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4.环境壁垒。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和重要,环境保护运动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程度在加深。WTO在成立之初就正式设立了贸易和环境委员会,将贸易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同可持续发展作为世贸组织优先考虑的任务。WTO处理和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的一般原则有《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及《农产品协议》等协议条款。

5.劳工标准。由政府、雇主和工人代表组成的国际劳工组织大会每年召开一次,讨论或通过有关劳工权益的问题,其成果以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公认的“国际劳工标准”。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权利、人格尊严、禁止劳动歧视、下一代成长、工人工作条件等有关人权方面的问题,以及与贸易效益相关的社会福利待遇标准。

6.地区主义。WTO继承并发展了1947年关贸总协定允许例外的原则,即不承担和履行已承诺的义务。这些例外就包括经贸集团之间相互的优惠可以不给予集团外的其他成员。这种对区域外成员采用种种显性或隐性的保护措施而进行的排斥,严重阻碍了多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的发展,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技术合作的进一步拓展。

二、世贸组织背景下非关税壁垒盛行的原因

1.新贸易保护主义促使非关税措施频繁使用。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拆除,因而使用关税和传统的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尽管明知是贸易保护,但因一些国家是在世贸组织允许的范围内行事,因此较难对付。

2.竞争的压力迫使各成员国不断寻求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帮助。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世贸组织成员,尤其是发达国家成员,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上的优势,在世贸组织协议允许的范围内有意利用某些间接非关税壁垒措施作为竞争手段,在现在和将来的技术标准、环境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中,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处于有利的地位。

3.世贸组织规则本身的实施使一些非关税措施打上了合法的烙印。在各国关税已普遍降低的形势下,WTO规则对成员实施非关税措施作了一些限制,使得各成员只能采取一些合理措施以保护国内市场。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就是世贸组织赋予其成员在产业发展受到进口产品损害时可以动用的合法保护措施。而且,世贸组织对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持肯定态度。 4.科技水平的差异导致某些非关税壁垒(如技术壁垒)措施的强化。随着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占世界贸易额的比例进一步上升。国际贸易所涉及的各种技术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科学技术发展导致工业发达国家技术法规、标准、认证制度及检验制度的制定水平和内容居于领先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往往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规定。因此,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

5.区域贸易协定使地区主义的消极影响扩大。区域贸易协定成为规避WTO多边贸易体制中最惠国待遇义务的有效工具,削弱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多边性。认可参与区域贸易协定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均可以区域贸易协定为由,不将给予区域贸易协定内其他成员的优惠给予协定外的成员方。因此大大削弱了WTO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多边性,并成为许多国家寻求地区保护主义的理由。

三、世贸组织背景下非关税壁垒措施对其贸易保护机制的影响

WTO的每个成员,不仅要充分利用WTO所推动的贸易自由化机制发展自己的经济,而且要能有效利用WTO的贸易保护机制降低自由化带来的负面效应。然而,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滥用,严重影响了WTO贸易保护机制正常作用的发挥。

1.滥用保障措施,“灰色区域”导致的贸易争端扩大。关贸总协定第十九条规定的关于实施保障措施过程的透明度不高,随意性大,比如对“严重损害”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给进口方自行解释留下了太大的余地;进口方采取保障措施的国内程序透明度不够;关贸总协定针对保障措施所规定的通知和磋商程序不适宜;选择性的“灰色措施”完全逃避了关贸总协定的规则和纪律等等。这使成员国并不能很好地运用保障措施对国内相关产业合理、有效地保护,而由实施保障措施引发的贸易争端呈上涨态势。

2.环境壁垒的滥用削弱了发展中成员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一方面,发达成员利用“绿色壁垒”,迫使发展中成员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环保标准,否则就实施贸易限制。由于各国在制定绿色环保等方面的标准或措施不一致,导致各国在与国际接轨时出现国家间损益的不公平现象。另一方面,能够构筑绿色壁垒的发达工业化国家希望凭借自身在环保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而广大发展中成员国家在环保技术上处于劣势,面临贫困与环境恶化的双重挑战,无力承担改善环境的高昂费用。这样使得发展中国家要么失掉进入世界市场的机会,要么被迫采纳超出其资源偿付能力的环保标准,其国际贸易地位的降低,使其经济增长和发展受到影响。因此,用这些措施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外部性问题存在着不公平性。

3.《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在实施过程中影响了世贸组织贸易保护机制的公平性的发挥。形成贸易障碍的技术壁垒扭曲了技术规则的本来面目,使原本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技术标准变成了阻碍国际贸易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例如,欧盟各国共有10万个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其中不少都比较苛刻复杂:还有些国家打着“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幌子,对进口产品采取双重标准,遏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商品在进口过程中所产生的争议常常会导致复杂的、旷日持久的调查、取证、辩护、裁定等程序。在履行了这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后,即使认定有关商品符合规定而准许进口,但大大增加的成本使得该商品失去与本地产品的竞争能力。

4.发达成员国将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为解决发达成员国内部所普遍存在的高失业率,进而保护国内市场。各国社会制度和经济文化发展阶段、水平等情况不同,而劳工标准是取决于一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水平、民族传统、宗教信仰、自然条件和法律环境的,因此必然会存在劳工标准的差异,特别是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借“公平贸易”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这背离了WTO的宗旨,为发达国家成员实现强权政治和强权经济创造了条件。

从GATT到WTO背景下各成员所采取的行为可以看出,一方面各成员国充分利用成员间的多边优惠机制或正常贸易机制,推动对外经贸和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分享贸易利益;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地利用WTO背景下的贸易保护机制,甚至创造性地转换保护形式,加强对本国产业的保护。降低自由贸易的负面效应。作为WTO的新成员,我国将面临非成员地位时不曾有的贸易和经济发展环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将更加密切,贸易摩擦和冲突也会增多。如何借鉴他国经验,充分利用WTO背景下贸易保护机制及非关税措施保护国内市场,同时应对其他国家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完成扩大出口任务,就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严峻任务。一方面,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投身贸易自由化潮流,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另一方面,只有在WTO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采取保护性措施,才能培育企业及产品的竞争优势,维护国家利益。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措施种类繁多,涉及面较广,常常牵涉到各国国内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影响有所不同,当某些情况发生变化时,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影响也将发生变化。因此,非关税壁垒措施对国际贸易和有关的进出口国家的影响程度较难估计,现从几方面简述如下:

一、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一)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般说来,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世界性的非关税壁垒加强的程度与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成反比关系。当非关税壁垒趋向加强,国际贸易的增长将趋向下降;反之,当非关税壁垒趋向缓和或逐渐拆除时,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将趋于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关税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大幅度地放宽和取消了进口数量限制等非关税措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从1950年到1973年间,世界贸易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2%。但从70年代中期以后,非关税壁垒进一步加强,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层出不穷,形成了一个以直接进口数量限制为主干的非关税壁垒网,严重地阻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1973-1989年,世界贸易量年平均增长率仅为4.5%,1980-1985年降为3%左右。

(二)对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70年代中期以来,农产品贸易受到非关税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受到非关税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非关税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身。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地理方向的变化,阻碍和损害着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不同的经济集团之间相互限制彼此的某些商品进口,加强非关税壁垒,加剧了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

二、对进口国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和关税壁垒一样,起到限制进口、引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和保护本国的市场和生产的作用。例如,美国通过“自限协定”,限制日本汽车进口,结果在美国市场上每辆日本汽车价格在1981-1983年间分别提高185美元、359美元和831美元,美国国内生产的汽车价格也上涨了。

在保护关税的情况下,国内外价格仍维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进口数量将随着国内外价格的涨落而有所不同。但是如果进口国采取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措施,情况就不同了。如实行进口数量限制,固定了进口数量,超过绝对进口配额的该种商品不准进口。当国外该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对进口国这种商品的进口数量的增长无影响。在限制进口引起进口国国内价格上涨时,也不增加进口,以减缓价格的上涨。因而两国之间的价格差距将会扩大。

一般说来,在一定的条件下,进口数量限制对价格的影响还可由于下列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

1.外国商品的供给受进口限制的数量愈大,进口国的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幅度愈大;

2.进口国的国内需求量愈大,而外国商品进口受到限制的程度也愈大时,其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幅度将愈大;

3.进口国国内需求弹性愈大,其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幅度愈小;

4.进口国国内供应弹性愈大,其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幅度也愈小。

进口数量限制等措施导致价格的上涨,成为进口国的同类产品生产的重要的“价格保护伞”,在一定条件下起到保护和促进本国有关产品的生产和发展的作用。

但是,非关税壁垒的加强使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由于国内价格上涨,进口国的消费者必须以更高价格购买所需的商品,而有关厂商,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垄断组织却从中获得高额利润。同时,随着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其出口商品成本与价格也将相应提高,削弱了出口商品竞争能力。为了扩大出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出口补贴等措施鼓励出口,增加了国家预算支出和加重了广大人民的税收负担。

三、对出口国的影响

一般说来,进口国加强非关税壁垒,特别是实行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固定了进口数量,将使出口国的商品出口数量和价格受到严重的影响,造成出口商品增长率下降或出口数量的减少和出口价格下跌。

由于各输出国的经济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不同,其出口商品受到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同时,各种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的不同,其价格所受的影响也将不同。一般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这些商品的价格受到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所引起的价格下跌将较小;反之,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某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小,其所引起的价格下跌将较大。因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蒙受非关税壁垒限制的损失超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非关税壁垒对各出口国家实行差别和歧视待遇,因而各输出国所受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例如,以绝对进口配额为例,由于进口配额的实施方式不同,各输出国所受到的影响也将不同。如果进口国对某种商品实行全球性进口配额,则进口国的邻近出口国家的出口就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可能增加该种商品出口,而距离进口国较远的国家的出口就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可能减少该种商品出口。如果进口国对某种商品实行国别进口配额,其采用的配额分配方法不同,各出口国的商品出口所受到的影响也将不同。如配额采用均等分配法,则实施配额以前该商品出口较多的国家将可能减少出口,而过去出口较少的国家将可能增加出口;如配额参照出口国过去的出口实绩按比例分配,则各出口国所分到的新额度也将不同;如配额按双边协议分配,各出口国出口将由于协议配额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往往采取歧视性的非关税措施严重地损害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利益。

在非关税壁垒加强的情况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商品出口;另一方面采取报复性和歧视性的措施限制对方商品进口,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

参考资料:湖连望

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浙江的民营企业在中国的国际贸易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近年来遭受国际新兴非关税壁垒的案例有增无减。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国际非关税壁垒及新型非关税壁垒的三种主要的形式,了解浙江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遭遇国际非关税壁垒的情况,对浙江企业遭遇非关税壁垒的原因及浙江企业应对的对策进行分析。浙江企业只有不断的自我完善、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且要积极应对,才能摆脱非关税壁垒,使浙江的经济能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浙江企业, 民营企业, 新型非关税壁垒, 对策

序言

中国已经顺利加入WTO,关税壁垒将大为减少乃至消失,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也受到众多诸边协议的约束,其影响已经不是很大。但是近年来各国在保护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本国人民生命安全的名义下,实施了一系列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主要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和反倾销措施等,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大,而浙江由于外贸出口发达则首当其冲。

一、 非关税壁垒及浙江企业现状概述

(一)非关税壁垒概述及新型非关税壁垒介绍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NTBs)是指国际贸易中除关税以外的一切直接或间接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法律和行政措施的总称。

非关税壁垒内容繁杂,种类颇多,有对海关及进口程序、进口费用的管理,对贸易额的限制,对检验标准的制定及政府参与贸易进行出口补贴等等,可见非关税壁垒比关税更具隐蔽性、歧视性和针对性。这些措施在世界贸易的总体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关税作用大大降低的情况下,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新的重要手段,对世界贸易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但随着许多常用的非关税壁垒如数量限制等形式被纳入世贸组织所规范的框架内,非关税壁垒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突出表现在技术标准、环境要求、反倾销等,成为披着合法外衣的有选择的新的非关税壁垒,本文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其中三种主要的形式:

1、 技术性贸易壁垒[1]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繁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这些标准和规定往往是以维护生产、消费者安全和人民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但其扭曲了技术规则的本来面目,使原来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技术标准变成了阻碍国际贸易正常进行的手段,成为引发现代国际贸易纠纷的重要根源。

2、绿色贸易壁垒[2] 

  绿色壁垒常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生态平衡或人民健康为名,蓄意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为此,环境因素逐步成为一种服务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武器,它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必将以其隐蔽性强、技术要求高、灵活多变等特点,被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利用。

3、反倾销壁垒[3]

“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进入进口国市场,并使进口国市场已建立的产业受到实质性伤害或构成这一威胁,或实际上使进口国产业延迟建立。“反倾销”是相对于“倾销”而言的,是一国对构成倾销行为的进口货物征收临时的高额关税,以达到限制其进口的目的。

(二)浙江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概况

浙江省的对外出口贸易方式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有少量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其他一些贸易方式。浙江企业主要出口服装、纺织品、日用消费品、装饰工艺品、机电产品、五金产品和农副产品等商品。出口市场主要是亚洲、欧洲、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地,近年来对非洲、南美洲的出口也在逐渐增加。

众所周知浙江省的民营经济十分发达,浙江的外贸出口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截至2003年底,全省共有私营企业30.2万家、个体工商户158.5万户。2003年,全省个、私经济工业总产值8271亿元、销售总额68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4亿元、出口创汇额1211亿元,四项指标连续六年高居全国第一;全省国内生产总值9200亿元,其中70.2%来自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出口额152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6%,总额和比重均超过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民营工业企业1367家,10亿元以上的78家。2005年商务部公布的190家“2005-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浙江有51个品牌入选,列全国第一。[4]

中国遭遇非关税壁垒的案例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前者是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其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后者是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验规定等。

一个案例:

从1999年1月1日起,欧盟贸易委员会对蜂蜜产品实施卫生监控计划,要求出口蜂蜜到欧盟各成员国的第三国,都必须在此之前提交对蜂蜜 中残留物质进行监控的保证计划,否则欧盟将禁止该国蜂蜜进口。

蜂蜜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1996年出口量约为10万吨。其中40%销往欧盟国家,年创汇达1.1亿美元,居世界首位。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 ,1997年的出口量下降到4.8万吨。1998年又比1997年有所减少。据了解,蜂蜜产品直接涉及人类安全卫生,各国对此十分敏感。自80年代日 本提出蜂蜜中抗生素限量要求,90年代初欧洲提出杀虫眯的限量要求之后,我国对养蜂技术作了许多改进,已停止使用杀虫眯等高残留量的敏 感药品。但是,由于卫生监控体制不够健全,一些蜂农对抗生素、螨克等药物使用量、使用方法不当,出口蜂蜜中残留药物超标的现象没有从 根本上消除。

欧盟是我国蜂蜜的主要销售市场,在当前我国蜂蜜出口不景气的情况下,欧盟又将蜂蜜列为80%的植物性产品和20%的动物性产品,并依据其 1996年4月29日制定的96/23EC指令性文件,实施对蜂蜜产品的卫生监控计划,对四环素、链霉素、磺胺、螨克等药物和杀虫剂提出严格的限量 要求。此外,国外一些客商还要求对苯酚、硫磺、C13、酵母菌等进行检验控制,这将使我国出口蜂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62746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w729748260@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